原创 晓木林 晓木曰兮历史系
约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匈奴政权在内外蒙古和中国西北地区崛起。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双方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战略优势,匈奴人想要中国汉人的谷物和手工艺品,因此想要建立持续性的贸易,汉朝的经济自给自足,拥有极为强大的经济优势。匈奴骑兵没有足够的资源,在袭击和掠夺中国以获取所需商品方面具有优势,汉朝皇帝则拒绝与他们进行贸易,除了战争之外,汉武帝构思了汉、匈、大月氏三方合纵连横的博弈。虽然大月氏早已经忘记了亡国之痛,不过,新疆正式进入了汉人皇帝的视野中。
汉武大帝构思的另一种方法是寻找盟友,汉武帝派遣使者张骞提议与被匈奴击败,并西迁至中亚的部落结盟。这些部落已从原居住地迁徙了相当长一段距离,对与匈奴的另一场冲突不感兴趣。张骞提供了新疆地区的信息,张骞促成了丝绸之路。汉朝在新疆建立了要塞和屯田,以保护其边疆、商人和商队,有许多的汉族人陆陆续续定居在那里。
公元2世纪末和3世纪初,汉王朝的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分裂并没有阻止中国汉地与新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长距离的丝绸之路贸易,新疆绿洲与汉地之间的贸易仍在继续。这些重要的绿洲成为了从南亚向中国传播佛教的途径,事实上,文化扩散是丝绸之路和新疆绿洲的最重要贡献。塔克拉玛干沙漠边上的城镇,特别是和田和敦煌,位于主要贸易路线上,在皈依佛教之后遵循南亚模式,在洞穴中制作佛教绘画和雕塑。
展开剩余91%唐朝统一中国后,加强了与新疆的联系。唐朝更愿意与中亚地区有所关联,阿拉伯人、伊朗人、东南亚人和印度人乘船来到中国,其中一些人到达了首都长安。与此同时,陆上的丝绸之路也繁荣起来,来自中亚和伊朗的外国人向中国皇帝进贡,然后与中国商人进行贸易。
中国接触到来自中亚、伊朗和中东的各种产品,伊斯兰教、摩尼教、琐罗亚斯德教和景教随着商人们来到中国,并吸引了一些中国信徒。新疆在这些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陆上贸易需要安全通过新疆的通道,这并非易事。唐朝时断时续地控制着新疆绿洲并派兵驻守,但维吾尔人、藏人和阿拉伯人屡次挑战唐王朝的统治。即便有这些冲突和政治动荡,但丝绸之路的贸易仍在继续。
商人们主要是粟特人,讲伊朗语,他们愿意承担这些风险,毕竟贸易有利可图。除了汉人之外,讲藏语和伊朗语的人和少数阿拉伯人混居在新疆各个绿洲。唐朝于907年灭亡,宋朝建立,游牧民族的势力急剧上升,最终在蒙古汗国的崛起中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关键变化是伊斯兰教在新疆西部地区的兴起。维吾尔人从10世纪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大量喀喇汗人成为穆斯林。
在10世纪和11世纪,他们迫使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佛教最初并没有消失,直到15世纪,帖木儿之子沙哈鲁克宫廷的一名使节注意到,在通往丝绸之路的哈密,一座佛教寺庙毗邻一座清真寺。伊斯兰教总体上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
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崛起,对新疆产生了巨大影响。成吉思汗获得了一个向中亚扩张的机会,当时一名地方长官屠杀了一支由400名蒙古商人组成的商队,声称他们是间谍,为蒙古人入侵他的领地提供情报。成吉思汗要中亚的统治者交出这名长官接受惩罚,但是,这位统治者处决了成吉思汗的一名使者。
1219年,这位蒙古征服者对中亚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到1225年,成吉思汗的军队取得了胜利,成吉思汗选择他的儿子察合台作为中亚河中地区的可汗。成吉思汗征服了河中地区,并降服了新疆南部的维吾尔人,在忽必烈汗统治时期及以后,这两个地区一直处于紧张局势中。蒙古人之间的分歧削弱了统治这些地区的努力,这些地区包括中亚西部;维吾尔人居住的新疆;以及现代新疆北部的准噶尔地区。这种敌对状态导致新疆陷入混乱,并导致忽必烈汗无法统治该地区。
蒙古人从与维吾尔人的接触中获益良多,他们采用维吾尔文作为书面语言,并招募维吾尔行政官员和金融专家。维吾尔人的获得蒙古人的信任后,享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无论如何,距离蒙古人元朝首都大都的遥远,以及将汉地与新疆分隔开来的沙漠地形,都限制了对新疆进行直接统治。
在蒙古人鼓励贸易的支持下,维吾尔人在新疆蓬勃发展,直到忽必烈和他的堂兄海都爆发战争。双方在新疆和蒙古的战斗爆发,阻止了元朝在新疆彻底占主导地位。在14世纪蒙古统治消亡之前,居住在新疆的主要由伊朗人、土耳其人和蒙古人组成,该地区的汉人大多是城镇、绿洲的士兵或营地的守卫,这些营地保护沿着丝绸之路旅行的旅行者。
帖木儿在1360年组织了一支军队,征服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他保留了蒙古人察合台汗作为傀儡人物,但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他手中,即便他从未采用“汗”的称号。然后,他吞并了伊朗和中东部分地区,招募了大部分伊朗人建立了一个行政机构,以协助统治他征服的广阔领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准备入侵东方。在前往中国的途中,他于1405年去世。
哈密和吐鲁番的城镇,是新疆与汉地的主要贸易伙伴。十六世纪初,吐鲁番的统治者控制了附近许多城镇和绿洲。十七世纪,沙皇俄国出现在东北亚,俄罗斯人殖民西伯利亚,于 1648 年到达太平洋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与此同时,准噶尔的噶尔丹挑战了中国清朝,清朝于 1644 年由满族建立,推翻了明朝。
准噶尔人袭击了中国西北边境附近,占领了新疆的领土,特别是北部牧场,噶尔丹试图统一蒙古人。清朝和噶尔丹之间出现了贸易和领土争端,噶尔丹曾希望获得俄罗斯的支持,但俄罗斯人更感兴趣的是与中国建立和谐关系。可以获得茶叶、丝绸和大黄等中国商品。三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整个北亚陷入困境,直到俄罗斯和中国在 1689 年签署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划定了俄中边界,并允许俄罗斯与中国进行贸易。
曾考虑与俄罗斯合作的噶尔丹现在越来越孤立,清军于 1696 年击败了他。他的侄子带领幸存的准噶尔人逃往西藏,他们在那里主宰着世俗事务,同时允许达赖喇嘛拥有宗教权威。清朝仍然认为准噶尔人是一个威胁,决定发起一场将他们逐出西藏的运动。在为建立补给线并确定后勤做了大量准备后,清朝军队于 1720 年抵达西藏,击败了准噶尔人,其他准噶尔人在噶尔丹失败后,于十八世纪初逃往新疆,并偶尔控制了哈密、吐鲁番和其他城镇。
在苏菲派大师的活动下,新疆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皈依了伊斯兰教。这些大师据称具有施展魔法、治愈病人和保护信徒的能力。简陋的神龛和圣洁领袖的精心墓葬成为崇拜中心。新疆居民通常由宗教领袖领导,和平一直持续到 1752 年,当时继承权之争困扰着他们,这是游牧民族和绿洲居民,从最早时期就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清朝看到了机会,准噶尔人消失了。一些准噶尔人死于天花疫情;一些人逃往西部,加入蒙古部落;一些人可能留在了新疆,与其他居民通婚,并接受了他们的配偶身份。
18世纪中期的清朝占领,标志着中国王朝彻底统治整个新疆。清朝朝廷控制了该地区的军事,任命了被称为伯克的当地穆斯林官员,他们经常与清朝合作,管理当地地区。伯克经常管理大片土地,并拥有耕种土地的工人。此外,清朝需要帮助维持和平,并为驻扎在新疆的军队支付费用,依靠伯克及其自己的军事力量来维持控制并减少开支。
清廷的目标及其对官员的指示,旨在避免对当地居民的过度统治。清廷阻止太多汉人移民新疆,也不愿压制伊斯兰教。然而,清廷无法从中国核心地区,吸引有能力的官员去新疆任职。有时不得不依靠那些管理不善、贪污或其他罪行的官员。一些人利用自己的职位通过腐败和贪污中饱私囊。相对的平静和经济发展,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宗教领袖和卓与伊斯兰教的苏菲派憎恨非穆斯林的统治,早在 1781 年,涉及宗教问题以及贸易和领土争端的叛乱就爆发了,清朝与浩罕国谈判达成协议来结束冲突。1832 年,清朝与浩罕国签订了一项条约,为中亚人提供了经济优势。新疆当地人起初并没有反抗清朝的统治。汉人商人带来的贸易为穆斯林精英带来了更好的经济,归功于中国的新技术带来的农业进步。
有大量证据表明,平民或当地精英领袖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利。大多数当地人勉强糊口。精英们收集该地区的产品,用玉石、马匹、牲畜、棉花和粮食换取中国其他地区的白银和其他贵重物品,其中一部分白银被用来支持清朝军队。
在 19 世纪 40 年代和 50 年代,作为穆斯林宗教领袖的和卓家族开启了一些分裂叛乱,其中一些得到了中亚的支持,最终被镇压了。1862年,中国西北部毗邻新疆的省份爆发了叛乱,随后蔓延到新疆境内,叛乱最初与当地维吾尔人无关。中国穆斯林回族,也被称为东干人是最初的叛乱者,他们反对中国西北省份的汉族和维吾尔人的腐败和过度征税。然后,来自中亚浩罕的阿古柏,利用动荡局势征服并占领了城镇和绿洲。
他实行严厉的专制统治,对持不同政见者施以严厉的惩罚,并严格实施传统的穆斯林习俗和法律。他没有获得对北疆的控制权。相反,沙皇俄国在19世纪逐渐扩张到中亚,于1871年向新疆北部的伊犁派兵,并声称一旦清政府在该地区实现稳定,它将放弃该领土。清朝在新疆面临两个潜在对手,需要决定如何对待这个,一百年前纳入中国版图的广袤地区。阿古柏自然构成了最大的威胁,他占领了清朝10%或更多的土地。
新疆远离首都北京和中国文明中心,朝廷还面临着西方国家显然更紧迫的担忧。自从英国在1839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获胜,暴露出中国的软弱后,西方国家一直在提出更多的经济和外交要求。大多数清朝官员承认,中国无法同时对两个敌人发动战争,一个是新疆的阿古柏,另一个是东海岸的西方国家。清朝将不得不选择一个战场,而保卫传统疆域、东海岸和其他中心地区似乎是最优决策。
李鸿章就提倡这样的政策,军事领袖左宗棠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承认新疆不是关键的经济中心,但他断言,中国历来都是从北方受到攻击和征服,而不是从西方国家船只登陆的南方。他声称,如果中国放弃新疆,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接一个的北方省份将落入穆斯林手中。另一方面,英国、法国和其他西方列强无意吞并领土,而是寻求更好的贸易条件。因此,真正的威胁来自新疆。
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的这场辩论持续了数年,在 1874 年,清朝支持左宗棠,避免放弃其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才合并的地区,因为清朝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曾投入大量资源,朝廷显然认为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命令左宗棠驱逐阿古柏。经过充分的准备,左宗棠的军队于 1876 年出发,势不可挡地击败了阿古柏。1877 年,阿古柏去世。反抗清朝的势力土崩瓦解,到 1878 年年初,左宗棠的军队控制了南疆地区。
在这次辉煌胜利之后,下一步就是收复伊犁或新疆北部。俄罗斯派兵到那里,据称是为了防止南疆的混乱、杀戮和破坏蔓延到伊犁。俄罗斯的所作所为,就好像伊犁会和它在十九世纪获得的其他领土一样,比如中亚的现代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鼓励俄罗斯人移居该地区,甚至建造了一座俄罗斯东正教教堂,认为伊犁有朝一日可能会成为沙皇帝国的一部分。
清廷无法容忍这样的损失,俄罗斯人实际上处于弱势,他们刚刚与奥斯曼帝国进行了一场战争。此外,英国和法国向沙皇朝廷施压,要求其遵守 1871 年做出的将伊犁归还给清廷的承诺。英国和法国卷入了一场“大博弈”,与俄罗斯在中亚和南亚的势力范围发生冲突。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儿子,曾国藩曾镇压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的叛乱。曾纪泽负责谈判,在 1881 年的《中俄圣彼得堡条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根据这项新协议的条款,中国支付了一笔款项,这笔款项是沙皇政府在与奥斯曼帝国战争后亟需的,以补充国库。中国还做出了让步,允许俄罗斯人在新疆建立两个领事馆,并同意划分边界,有利于沙皇政府。
俄罗斯人撤出了伊犁,这是满清政府的胜利,1881 年条约签订后,其他维吾尔群体,包括伊犁地区的农民塔兰奇人,也移民到俄罗斯。中俄边境流动性很大,来自新疆的维吾尔穆斯林越过边境,与俄罗斯境内的其他维吾尔穆斯林互动。
清朝取得了胜利,建立一个正规的官僚机构会更加稳定。朝廷将新疆设置为一个正规的省份。这种地位转变将减少军事开支,并为中国其他省份与新疆省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创造机会。汉族移民新疆是这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当地人的文化与中华文化会更深入的融合。
1884年,朝廷正式将新疆划为行省制度的一部分,新政策由此开始。清朝官员开始取代当地政府领导人,还鼓励汉人移居新疆,朝廷极力寻求通过同化和汉化。
1839-1842年与英国进行的鸦片战争之后,清廷的衰落加剧了在新疆的困境。1858-1860年与英国和法国的战争,19世纪80年代与法国的战争,以及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包括1847-1878年云南的回民叛乱,1850-1864年的太平天国叛乱,1853-1868年的捻军叛乱,以及1900年的义和团叛乱,削弱了清朝,将满清皇帝注意力和国家资源从新疆转移。
汉人在新疆经济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领域是商业,汉人商人在新疆和中国其他省份之间进行贸易,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俄罗斯参与贸易。俄罗斯商人利用1881年《中俄圣彼得堡条约》的有利条款,包括设立领事馆,在新疆内部开展贸易,这再次成为一种趋势的开始,这种趋势将对中国产生麻烦,甚至延续到共产主义时期。
瑞典传教协会于1892年成立,在喀什、英吉沙和莎车设有分支机构,旨在将当地居民转变为基督徒。该协会未能实现其最初的目标,但在促进教育、出版和研究维吾尔语言和民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瑞典传教协会的医学传教士古斯塔夫·拉奎特对该地区非常着迷,他撰写了关于当地语言和文化的重要著作。
斯文·赫定从1893年到1935年沿着丝绸之路和西藏、蒙古的探险,为新疆带来了相当大的关注。他有时不负责任的探险活动导致了人员伤亡,但这些活动为该地区的知识做出了贡献。他跋涉在险恶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失落的城市、重要的佛教遗址和古代军事要塞。他绘制了该地区大部分无法进入地区的地图,收集了钱币、工具和木片上的文字,并将其发往瑞典。
其他外国人在斯文·赫定开辟的道路上接踵而至。他们着迷于新疆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古老历史,但同时也渴望将当地最精美的艺术珍品运回自己的祖国和博物馆。探险家、冒险家奥雷尔·斯坦因,偶然发现了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敦煌的佛教石窟,收集了经文和文物,并最终将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为法国学者保罗·伯希和铺平了道路,后者从敦煌收集的文物现收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
德国人阿尔伯特·冯·勒柯克到达吐鲁番附近火焰山的石窟,并雕刻了佛像,随后将其捐赠给柏林人种学博物馆。日本佛教徒大谷光尊在龟兹西北的克孜尔石窟和于阗收集佛教文物,俄罗斯人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在中国西北地区,西夏王朝都城哈拉浩特遗址收集物品和经文,随后将其捐赠给圣彼得堡。这些探险活动为新疆带来了相当大的关注,并将所谓的丝绸之路浪漫化和普及化。
1911-1912年清王朝的覆灭,1912年成为中华民国总统的袁世凯,任命杨增新为新疆的省长,杨任用当地的非汉族精英,来维护社区治安,并决心与穆斯林领袖保持良好关系,后者为他提供了政府收入,至于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这三位新疆汉人统治者的故事,翻看这个系列的其他文章吧。
发布于:浙江省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